骨髓增殖性肿瘤
-
今天,我们带您走进一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病例!当血小板数值疯狂飙升、濒临失控时,一剂长效干扰素竟展现出“力挽狂澜”的神奇疗效——究竟是怎样的治疗奇迹?让我们揭开这场血小板“驯服记”的精彩序幕! 图源:摄图网 一 病例直通车:血小板疯狂增长的背后 79岁女性,既往有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病史,2年前体检发现血小板异常升高(1073×109/L),未规范治疗。2023年因脑梗…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是一种以血小板异常升高为特征的骨髓增殖性肿瘤(MPN)。近年来,随着基因检测技术和靶向药物的突破,ET的诊断和治疗有了显著进展。本文整理了2024年国际权威期刊《美国血液学杂志》的最新研究,用易懂的语言,分点解析关键信息,让我们一起科学管理疾病!图源:摄图网 诊断更精准:基因检测成“金标准” 过去ET的诊断主要依赖血小板计数(≥450×10⁹/L)和骨髓活检,但近年来发现…
-
如果血液是生命的“河流”,那血小板就是守护河流的“修补匠”。 可如果“修补匠”太勤快了会怎么样?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就是这样一种疾病:血小板数量飙升,原本帮助凝血的好伙伴,反而可能引发血栓甚至出血问题。 这种“多并不美”的疾病究竟如何影响患者生活? 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它?今天,带您全面了解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解决之道! 图源:摄图网 血小板的“小叛逆”: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表现…
-
骨髓纤维化(MF)这位“特殊室友”,在你的生活里悄悄地“安了家”,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就要被它牵着鼻子走! 今天,让我们通过几个常见问题的解答~ 一起走进骨纤的世界,找到和它“和平共处”的方法! 图源:摄图网 Q1 骨髓纤维化是癌症吗? 提到重大疾病,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癌症。不论是血液、影像学检查还是病理诊断,只要怀疑是癌症,患者和家属都会格外重视。然而,临床上存在一些疾病…
-
骨髓纤维化(MF)是一种骨髓增生性疾病,表现为骨髓中纤维组织异常增生,逐渐取代正常造血组织,导致造血功能衰竭。患者常出现贫血、乏力、脾脏肿大、易感染和出血等症状,还可能进展为急性白血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为助力骨髓纤维化诊疗的发展,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同心家园公益基金会精心开展“一起改变MF”2025年科普患教会活动。本次活动有幸邀请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的资深专家,他们将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和…
-
大家好,我们是专门对抗骨髓纤维化(MF)的治疗药物。骨髓纤维化(MF)是一种让人头疼的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常因为贫血、乏力、脾脏肿大等问题饱受困扰,而治疗的核心目标是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尽可能延长生存时间。药物治疗可谓是关键一环,但琳琅满目的药物背后,藏着怎样的奥秘?且听我们慢慢道来~ 图源:摄图网 一线药物: 主力部队,精准出击 在治疗骨髓纤维化的战场上,JAK抑制剂绝对…
-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与鉴别 我们先从以下概念说起: ①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L。 ②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HE):外周血2 次检查(间隔时间>1 个月)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1.5×109/L。根据国际共识,HE分为4种不同类型:继发性(反应性)HE(HER)、原发性(克隆性)HE(HEN)、遗传性(家族性)HE(HEFA)、意义未定(特发性)HE(HEU…
-
定义和分类 1.嗜酸粒细胞增多症(Eosinophilia):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L。 2.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HE):外周血2次检查(间隔时间>1个月)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1.5×109/L和(或)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嗜酸粒细胞比例≥20%和(或)病理证实组织嗜酸粒细胞广泛浸润和(或)发现嗜酸粒细胞颗粒蛋白显著沉积(在有或没有较明显的组织嗜酸粒细胞浸润情况…
-
任何原因引起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 > 0.5×109/L,即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根据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分为以下几种程度: 其常见原因如下: 01生理性变化 正常人嗜酸性粒细胞白天较低,夜间较高。上午波动较大,下午比较恒定。 02变态反应性疾病 可发生轻至中度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花粉症等。 03药物引起 一些药物反应可导致…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体内红细胞数量增多,血液呈高粘滞状态,易导致血栓形成[1];而在妊娠期间,机体为了降低分娩时的出血风险,其凝血及纤溶功能会发生适应性改变,也会使血液变得高凝[2]。 当PV遇上妊娠,血液黏成蜂蜜、血管“堵车警告”、血栓“暗中伏击”……“PV大boss”来势汹汹,孕妈如何“无伤通关”? 图源:摄图网 通关秘籍第一招: 提前做好打怪攻略 患者孕前应进行相关检查以评估原发病控…
-
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简称:真红、英文缩写PV)的治疗策略中,干扰素常被提及。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传统的短效干扰素α还是聚乙二醇干扰素α,都未曾针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这一适应症进行过专门的临床试验。罗培干扰素,被称为超长效干扰素,在欧美和中国历经10余年严格临床试验的验证,不仅展现出了显著的疗效,还成功获得了欧盟、美国FDA以及中国的上市批准,这一突破性的进展无疑为真…
-
一次常规体检,一张看似平常的验血单,却带来令人费解的结果——红细胞数值异常偏高。这仅是偶然的波动,还是潜藏的健康警示? 图源:摄图网 01.从一张验血单引发的“疑云” 很多患者第一次意识到问题,是因为一次简单的验血。 验血报告中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远远超过了正常值范围引起了医生的注意。 红细胞过多可能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这不仅让人感到疲劳和头晕,还会增加血栓的风险。因此,医生建议进一步进行骨髓…
-
2024年3月31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成功举办齐鲁广智论坛暨2025齐鲁血液学研讨会。本次论坛特邀美国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及细胞治疗领域权威专家Abdulaaheem Yacoub教授,联合省内多位血液病专家,围绕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诊疗新策略、骨髓增殖性肿瘤(MPN)诊疗新进展展开深度探讨,省内各大医院血液学专家积极参与。 (全体与会专家) 共谋学科发展:顶级专家论道齐鲁 论坛…
-
今天,我们带您走进一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病例!当血小板数值疯狂飙升、濒临失控时,一剂长效干扰素竟展现出“力挽狂澜”的神奇疗效——究竟是怎样的治疗奇迹?让我们揭开这场血小板“驯服记”的精彩序幕! 图源:摄图网 一 病例直通车:血小板疯狂增长的背后 79岁女性,既往有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病史,2年前体检发现血小板异常升高(1073×109/L),未规范治疗。2023年因脑梗…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体内红细胞数量增多,血液呈高粘滞状态,易导致血栓形成[1];而在妊娠期间,机体为了降低分娩时的出血风险,其凝血及纤溶功能会发生适应性改变,也会使血液变得高凝[2]。 当PV遇上妊娠,血液黏成蜂蜜、血管“堵车警告”、血栓“暗中伏击”……“PV大boss”来势汹汹,孕妈如何“无伤通关”? 图源:摄图网 通关秘籍第一招: 提前做好打怪攻略 患者孕前应进行相关检查以评估原发病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