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血友病

 

科技与创新

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它是由于血液中某些凝血因子的缺乏而导致的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根据缺乏的凝血因子不同可分A、B、C三类。前两者为性连锁隐性遗传,后者为常染色体不完全隐性遗传。

血友病是一组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以致凝血活酶生成障碍的出血性疾病。其中包括血友病甲(因子Ⅷ、AHG缺乏),血友病乙(因子Ⅸ缺乏、PTC缺乏)及血友病丙(因子Ⅺ、PTA缺乏)。血友病甲多见,约为血友病乙的七倍。

传说中的血友病

 

一、甲型血友病

1. 简介

甲型血友病又称为抗血友病球蛋白缺乏症或第Ⅷ因子缺乏症。呈X连锁隐性遗传,由女性传递,男性发病,发病率约为 5000分之一的男性。女性患者极为罕见。病因与发病机制

2. 临床表现

本疾病的主要表现,终身于轻微损伤或小手术后有长时间出血的倾向。出血表现有:1.皮肤、粘膜出血 由于皮下组织、口腔、齿龈粘膜易于受伤,为出血好发部位。幼儿亦常见于头部碰撞后出血和血肿。2.关节积血 表现为复发性关节出血及血友病性关节病,是血友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多见于膝关节,其次为踝、髋、肘、肩关节等处。3.肌肉出血和血肿。4.创伤或手术后出血。5.其他部位的出血 2/3 的患者出现血尿。

3. 根据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和临床表现差异,分成重型、中度、轻型。

①重型,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小于正常的 1% ;

②中度,血浆凝血因子Ⅸ活性约为正常的 1 ~ 5% ;

③轻型,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高于正常的5% 。

主要临床表现为复发性关节出血及血友病性关节病,血友病性假性瘤及囊肿,约 25% 的患者死于颅内出血并发症,其中 50% 具有外伤史,一些患者出现颅内出血后遗症。

二、乙型血友病

1. 简介

乙型血友病(hemophilia B)又名血浆凝血活酶成分(PTC)缺乏症或第Ⅸ因子缺乏症。此型临床表现酷似甲型,但发病率较低,遗传方式亦为Ⅹ连锁隐性遗传,由于杂合子Ⅸ因子活性仅为正常1/3,某些杂合子可出现症状,故女性病人较甲型多见。

2. 临床表现

血友病B也可出现类似于血友病A的典型症状。不同点在于:①血友病B重型患者(FⅨ活性小于2%)较血友病A少,而轻型较多,因此临床表现较血友病A为轻;②女性传递者也可出血;③发生抗FⅨ抗体者较少,仅占1%。

三、丙型血友病

1. 简介

丙型血友病(hemophilia C)又名血浆凝血活酶前质(PTA)缺乏症(plasma thromboplastic antecedent deficiency)或第Ⅺ因子缺乏症。此型症状较甲、乙型轻。本病种族倾向明显,多见于土耳其南部犹太人后裔。遗传方式属染色体隐性遗传。现知,基因定位于15q11,基因长度为23kb,由15个外显子组成,编码625个氨基酸,但仅第11-15外显子编码羧基端具有凝血功能为Ⅺ因子主要成分。已发现3种点突变。

2. 临床表现

因子Ⅺ(FⅪ)缺乏症症状轻,有时仅在手术、拔牙或损伤后出血;其传递者一般无临床症状,但拔牙后,较正常人容易出血;FⅪ缺乏症常合并其他先天性凝血因子异常,如合并FV、Ⅶ缺乏症。

四、血管性假血友病

血管性假血友病(von Willebrand disease)是一种较多见的与第Ⅷ因子有关的遗传性凝血障碍。与本病有关的von Willebrand因子(v WF)是一大分子量的糖蛋白。基因定位于12pter-p12,vWF基因长度为180kb,有52个外显子,mRNA总长度为9kb左右编码2813个氨基酸。vWF蛋白由血管内皮细胞及巨噬细胞分泌,它在血中不仅作为Ⅷ因子载体,而且可增强Ⅷ稳定性,故vWF因子缺乏往往伴有Ⅷ因子活性降低。此外,血小板α颗粒中含vWF,故也参与血小板聚集,在凝血中发挥作用。本病患者有明显的出血倾向。血中AGH活性降低,但不如甲型血友病严重,从基因水平已发现20多种突变型。

【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①男性患者,有或无家族史。有家族史者符合性联隐形遗传规律。女性纯合子可发病,极少见;②关节、肌肉、深部组织出血,可自发。一般有行走过久、活动用力过强、手术(包括拔牙等小手术)出血不止史。关节反复出血引起关节畸形,深部组织反复出血引起假肿瘤(血囊肿)。

2.实验室检查

⑴血友病A:①凝血时间(试管法)重型延长,中型可正常,轻型、亚临床型正常;②APTT重型明显延长,可被正常新鲜及吸附血浆纠正,轻型稍延长或正常,亚临床型正常;③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血块收缩正常;④PT正常;⑤FⅧ:C减少或极少;⑥vWF:Ag正常,FⅧ:C/vWF:Ag明显降低。

⑵血友病B:①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血块收缩及PT同血友病A;②APTT延长,能被正常血清纠正,但不能被吸附血浆纠正。轻型可正常。Ⅷ临床型正常;③血浆Ⅷ:C测定减少或缺乏。

3.排除因子Ⅷ抗体所致获得性血友病A。1.有家族史;

【临床治疗】

1. 一般止血治疗

  如使用抗纤溶药物及一般促进血小板聚集的止血药物等。对于严重的出

   血导致的关节及肌肉血肿,可以用绷带加压包扎或者沙袋等局部压迫和

   冷敷止血。

2. 凝血因子替代疗法

  为主要疗法,即补充缺失的凝血因子。主要方法有:

① :新鲜冰冻血浆(含有人体血液中所有的凝血因子),根据病情每日  

   /每次200-400毫升不等。

② :血浆冷沉淀物(主要含Ⅷ及纤维蛋白原等,其中Ⅷ浓度较血浆高

   5~10倍),根据病情,每次每日输注10-20 IU(国际单位)不

   等。

③ :凝血酶原复合物(含X、Ⅸ、Ⅶ、Ⅱ),为一般的替代治疗。

④ :血液提取的Ⅷ浓缩制剂,或基因重组活化的Ⅷ制剂(不同厂家,

   规格不同)。凝血因子的使用方法:根据Ⅷ的凝血活性,可以根

   据如下公式:首次输入活化Ⅷ (或Ⅸ)剂量(IU)=体重×所需提高

   的活性水平(%)÷2。最低止血要求Ⅷ水平达20%以上,出血严   

   重或欲行中型以上手术者,应使Ⅷ或Ⅸ活性水平达40%以上。

⑤ :重组的人活化因子Ⅶ(rFⅦa,活化的七因子):可用于预防或治

         疗Ⅷ或Ⅸ缺乏的严重血友病患者的出血,常用剂量是90g/kg,

         每2~3小时静脉注射,直至出血停止。

3. 药物治疗

  疗效低于凝血因子替代治疗,如使用:去氨加压素(desmopressin,

    DDAVP)、达那唑(danazol)以及糖皮质激素改善血管通透性等。

4. 家庭治疗

  血友病患者的家庭治疗在国外已广泛应用。血友病患者及其家属应接受

   关疾病的病理、生理、诊断及治疗知识的教育,家庭治疗最初应在专业

   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除传授注射技术外,还包括血液病学、矫形外科、

   精神、心理学以及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的预防知识等。

5. 外科治疗

  有关节出血者应在替代治疗的同时,进行固定及理疗等处理。对反复关

   节出血而致关节强直及畸形的患者,可在补充足量凝血因子的前提下,

   关节成型或人工关节置换术。

6. 其他治疗

  如通过不同的基因疗法,使患者体内表达足量的凝血因子等,目前这些

   方法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还没有完全用于临床。

【相应症状】

传说中的血友病

                       慢性滑膜炎 

传说中的血友病

                      软骨流失,骨骼侵蚀,肌肉萎缩

传说中的血友病

血友病及其他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症

凝血因子的分类及缺乏导致的相关疾病

2023-6-13 10:21:17

综合

骨髓增殖性肿瘤的病因和发展机制分析

2023-5-16 9:43:39

如果大家想进一步交流血液疾病的相关问题,可以微信扫一扫下图二维码,加入我们的病友群。申请好友时请备注疾病类型。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