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回顾丨多发性骨髓瘤的分期、诊疗及预后

导语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最常见的血液恶性肿瘤之一,多发于老年,随年龄增加,发病率呈快速增长。近些年,随着对MM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新药和新的治疗方法使患者的存活率得到提高,预后得到改善。

多发性骨髓瘤的概述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特征是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殖并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恶性浆细胞无节制地增生、广泛浸润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分泌受到抑制,从而引起广泛骨质破坏、反复感染、贫血、高钙血症、高粘滞综合征、肾功能不全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并导致不良后果。发病率约1/10万,有升高趋势。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病因

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是促进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的调节因子。进展性MM患者骨髓中IL-6异常升高,提示以IL-6为中心的细胞因子网络失调导致骨髓瘤细胞异常增生。

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

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其实有很多,主要归纳有四点:

(1)骨髓瘤细胞对骨质浸润、破坏,会引起骨痛、骨质破坏;骨骼变形或骨折。

(2)M蛋白明显增高,无效免疫球蛋白生成及有效免疫球蛋白降低、瘤细胞对正常B细胞的抑制或者白细胞减少,会引起感染;此外,M蛋白增高会引起高粘滞血症,出现头晕、指端麻木、冠脉供血不足;还会干扰病人的凝血功能,导致出血倾向,出现鼻衄、紫癜、牙龈出血;最后可能表现为淀粉样变性,异常的免疫球蛋白可以沉积在舌头、皮肤和心脏。

一文回顾丨多发性骨髓瘤的分期、诊疗及预后

图片1 患者紫癜表现

(3)髓外浸润,比如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神经浸润的话,会出现周围神经损害,POMES综合征;还有髓外浆细胞瘤的表现,病人有可能会在头皮或者身上出现一个包,做穿刺,会发现是异常浆细胞的堆积,这时病人就可以诊断为髓外的浆细胞瘤;另外是浆细胞白血病,如果病人外周血的浆细胞的含量很高,达到30%以上,这就符合浆细胞白血病的表现,说明骨髓瘤到了晚期,预后非常差。

(4)多发性骨髓瘤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肾功能损害。骨髓瘤病人,很多都伴有肾功能的升高,是因为尿中可以查到本周氏蛋白,它可以引起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可出现白细胞降低,血红蛋白降低;外周血浆细胞大于2×10^9/L可考虑浆细胞白血病。此外,血沉会增加;
  • 骨髓:浆细胞异常增生,形态异常,骨髓瘤细胞特点:多核、多形、幼核浆老。瘤细胞表型:CD38+CD138+CD56+。骨髓染色体可出现异常:Del(13)、Del(17);
  • 生化: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轻链↑、血钙、磷及碱性磷酸酶↑、β2微球蛋白↑、LDH↑、CRP↑、细胞因子IL-6↑、BUC、Cr↑

一文回顾丨多发性骨髓瘤的分期、诊疗及预后

图片2骨髓瘤细胞

影像学检查

  • X线:骨质疏松、扁骨常见;溶骨性病变、病理性骨折
  • CT、MRI:骨质破坏
  • PET/CT:病变部位SUV值升高

多发性骨髓瘤分型

多发性骨髓瘤可分为以下八型:IgG型、IgA型、IgD型、IgM型、IgE型、轻链型、双克隆型以及不分泌型。根据轻链类型分为κ、λ型。

  • IgG型:重链为γ链,轻链为κ链或λ链,为最常见的亚型,约占MM的50%左右,具有MM的典型临床表现。

  • IgA型:重链为α链,轻链为κ链或λ链,约占15~20%,骨髓瘤细胞呈火焰状,IgA易聚集成多聚体而引起高粘滞血症,易有高钙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血清蛋白电泳M成分常处于α2区而非γ区。

  • 轻链型:单克隆κ链或λ链,重链缺如,约占15~20%,血清蛋白电泳不出现M成分,免疫电泳和轻链定量:血和尿中大量单克隆轻链(尿本-周蛋白阳性),瘤细胞常分化较差,增殖迅速,骨骼破坏多见,肾功能损害较重。

  • IgD型:重链为δ链,轻链为κ链或λ链。国外:1~2%国内:8~10%。发病年龄相对较年轻,髓外浸润多见,骨质硬化病变相对多见。

  • IgM型:重链为μ链,轻链为κ链或λ链,少见,仅占1%左右,分子量较大(分子量950,000)且易形成五聚体使血液粘滞性增高,故易发生高粘滞综合症是其特点。

  • IgE型:重链为ε链,轻链为κ链或λ链,罕见。血清中单克隆IgE可高达45~60g/L,轻链多为λ链,溶骨性病变少见,外周血中浆细胞增多,可呈现浆细胞白血病征象。

  • 双克隆或多克隆型:少见,仅占1%以下,常为单克隆IgM+单克隆IgG/单克隆IgM+单克隆IgA,轻链多属于同一类型,偶为两种双克隆轻链型虽有病例报告,但属罕见,多克隆(三克隆或四克隆)型罕见。

  • 不分泌型:约占1%,患者有MM的典型临床表现,血清中无M成分,尿中无单克隆轻链(尿本-周蛋白阴性),免疫荧光法进一步分为不合成型和不分泌型。

诊断标准

(1)WHO2008诊断标准

症状性多发性骨髓瘤

  • 血清或尿中存在M蛋白

  • 骨髓中存在克隆性浆细胞或浆细胞瘤
  • 有相关器官或组织损害(贫血、高钙血症、肾功能损害、骨质病变)

无症状性多发性骨髓瘤(冒烟型骨髓瘤)

  • 血清M蛋白达到骨髓瘤水平(>30g/L)

  • 骨髓中有10%或更多克隆性浆细胞

  • 无相关器官、组织损害或MM相关症状

(2)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17修订版诊断标准

需满足第1条及第2条,加上第3条中任何1项:

1.骨髓单克隆浆细胞比例≥10%和/或组织活检证明有浆细胞瘤;

2.血清和/或尿出现单克隆M蛋白a;

3.骨髓瘤引起的相关表现

(1) 靶器官损害表现(CRAB)

  • [C]校正血清钙>2.75mmol/L
  • [R]肾功能损害(肌酐清除率<40ml/min或肌酐>177μmol/L)
  • [A]贫血(血红蛋白低于正常下限20g/L或<100g/L)
  • [B]溶骨性破坏,通过影像学检查(X线片、CT或PET-CT)显示1处或多处溶骨性病变

(2)无靶器官损害表现,但出现以下1项或多项指标异常(SLiM)

  • [S]骨髓单克隆浆细胞比例≥60%d

  • [Li]受累/非受累血清游离轻链比≥100e
  • [M]MRI检查出现>1处5mm以上局灶性骨质破坏

鉴别诊断

  1. 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可由慢性炎症、伤寒、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转移癌等引起)浆细胞<15%,无瘤细胞,CD38+CD56-,IgH重排(-);

  2. 多发性骨髓瘤以外的其他浆细胞病,包括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出现任何水平的单克隆IgM蛋白血症,BM中有小淋巴细胞,浆样淋巴,无骨质破坏。

     

  3. MGUS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无症状、无贫血、无肾损害或高钙血症、无影像学证据、M蛋白稍高、尿中轻链<1g/24h、BM中PC<10%且形态正常、随访3-5年无改变。

  4. 可引起骨痛和骨质破坏的疾病,如骨转移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肾小管性酸中毒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等。

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分期

多发性骨髓瘤的分期主要有两个,一个是DS分期,一个是ISS分期。Durie-Salmon分期主要反映肿瘤负荷与临床进程。

表格 1 Durie-Salmon分期

一文回顾丨多发性骨髓瘤的分期、诊疗及预后

临床上常用的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分期是ISS分期,只有两个指标,β微球蛋白和白蛋白。一期的话,β2微球<3.5mg/L,血清白蛋白>35g/L。

表格2国际分期体系(ISS)及修订的国际分期体系(R-ISS)

一文回顾丨多发性骨髓瘤的分期、诊疗及预后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方案

化疗

  • 一线化疗方案是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VD方案、DT方案、VTD方案、VADT方案等。

  • 维持治疗,可选用干扰素、沙利度胺,或联合糖皮质激素。

  • 复发后治疗,可以再度使用硼替佐米、来那度胺、亚砷酸、环磷酰胺这些方案。

  • 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新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多。例如,一线的硼替佐米方案出现了耐药,可以选择二线的方案,比如伊沙佐米、卡菲佐米;如果无法耐受沙利度胺、来那度胺,则可以选择泊马度胺;包括达雷妥尤单抗(CD38单抗)等也可以作为选择。

造血干细胞移植

  •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70岁以下,一般情况良好,无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对于移植候选者,建议采集足够2次移植所需的干细胞量。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年轻、高危患者可考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支持治疗

  1. 骨破坏的治疗:双磷酸盐、放疗、有症状的锥体压缩性骨折,可以做椎体的整形
  2. 贫血的治疗:如果肾损伤导致了EPO明显下降的话,可以用促红素治疗;如果贫血比较严重,还可以进行输血。
  3. 感染的防治:如反复发生感染或出现威胁生命的感染,可考虑静脉使用免疫球蛋白或者使用高等级抗生素。
  4. 高粘滞血症的治疗:可以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血浆置换可作为症状性高黏滞血症患者的辅助治疗。
  5. 肾衰的治疗:如果肌酐明显升高,这时候该做血滤、血透。
  6. 高钙血症的治疗:可以用双磷酸盐、降钙素降低血钙水平。

     

免疫治疗

CAR-T是我们博仁医院的一个优势学科,我院采用BCMA-CART治疗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瘤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国际上也有做BCMA+CD19的CAR-T,CAR-T治疗改变了既往依靠化疗药物和自体移植这一系列的治疗路径,给多发性骨髓瘤病人提供一种新的有希望的治疗手段。也就是说,如果病人在常规的一线硼替佐米治疗,包括自体移植之后,如果出现复发,这些病人就可以入组到CAR-T的治疗中。此外,CAR-T治疗后采用何种药物进行维持治疗是目前我们研究的新方向。

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

骨髓瘤的预后因素,包括以下几点。

宿主因素

年龄。70岁以上的病人,基本上就不具有自体移植的条件了,往往年龄越大,身体状况越差,这些病人不能自体移植的话,单纯通过化疗,有些高危的病人的病情进展很快,病程就会非常短。

肿瘤特征

β2微球蛋白:β2微球高的话,说明瘤负荷比较高;C反应蛋白:间接反应白介素-6的水平;乳酸脱菌酶:乳酸脱氢酶高的话,说明肿瘤负荷比较高;骨髓瘤细胞在在外周血中数量及骨髓中增殖情况。

染色体的预后意义

2008年提出了染色体的预后意义,预后好或者不好的病人,可以从病人的染色体里够找到异常,比如预后不良的,Del13、Del17p13、t(4:14)易位,t(14:16)易位。还有t(14:20)易位和亚二倍体。预后相对较好的是超倍体,t(11:14)易位,t(6:14)易位,或者是没有预后不良的染色体异常。近年来,二代测序检测技术在骨髓瘤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研究人员不断探索并总结二代测序在指导MM治疗、预后分层中的潜在价值,深入了解其优势及局限性。

整理丨Reason

审核丨郑培浩

 

多发性骨髓瘤

误诊率高达60%?!“伪装高手”多发性骨髓瘤的识别及治疗现状!

2023-6-13 10:12:19

多发性骨髓瘤

一文了解多发性骨髓瘤

2023-6-13 10:12:3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