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科普|| 一文读懂“贫血”,别掉以轻心不当病

贫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很多疾病表现出来的一种症状。

皮肤、指甲苍白干燥,眼睑颜色暗淡,口腔黏膜颜色不够红润,头发枯黄,困倦、疲乏,头晕、眼花、耳鸣,心慌、气促,失眠多梦,淡漠,性功能改变,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夜尿增多等都可能源于贫血。

从字面上讲,贫血就是血液贫乏、不足,但实际上是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的减少。

营养科普|| 一文读懂“贫血”,别掉以轻心不当病

我国血液病学家认为,成年男性血红蛋白(化验单上常常用Hb表示)<120克/升,成年女性(非妊娠)血红蛋白<110克/升就是贫血。

而世界卫生组织(WHO)对65岁以上人群的贫血定义为:男子血红蛋白<130克/升,女子<120克/升。

贫血的流行病学情况

世界卫生组织依据1993-2005年世卫组织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信息系统估计,全球贫血患病率为24.8%,影响16.2亿人。

估计学龄前儿童贫血患病率为47.4%,孕妇贫血患病率为41.8%,非孕妇贫血患病率为30.2%,成年男子患病率最低,为12.7%。其中,50%的贫血为缺铁性贫血,其次是慢性病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

营养科普|| 一文读懂“贫血”,别掉以轻心不当病

临床上贫血鉴别诊断的主要手段常选用骨髓形态学检查。但该法具创伤性且检查结果易受影响,因而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一定的局限性。

近年来,血清学指标贫血五项已广泛应用于贫血诊断,包括铁蛋白(SF)、叶酸(FA)、维生素B12(VB12)、内因子抗体(IFAB)、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检测。

贫血诊断:铁蛋白(SF)

铁蛋白是一种棕色的含铁蛋白质复合物,主要在肝脏合成。它反应肝脏储铁总量及机体营养状态,是检测缺铁和铁负荷过多疾病的有效指标。由于铁缺乏出现在贫血发生之前,及时测定铁蛋白对预防贫血十分重要。2014年妊娠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诊治指南建议,血清铁蛋白浓度<20μg/l诊断铁缺乏。

营养科普|| 一文读懂“贫血”,别掉以轻心不当病

参考区间:男性:23.9-336.2 ng/mL;女性:11.0-306.8 ng/mL

增高常见于:

①体内贮存铁增加:原发性血色病、继发性铁负荷过大。

②铁蛋白合成增加:炎症、肿瘤、白血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③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贫血。

④组织释放增加:肝坏死、慢性肝病等。

降低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慢性贫血、长期腹泻、营养不良等。

贫血诊断:叶酸(FA)

叶酸是由喋啶、对氨基苯甲酸和谷氨酸等组成的化合物,是正常细胞生长以及DNA合成中至关重要的基本维生素。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如深色叶状蔬菜,柑橘类的水果,酵母,豆类,蛋类,以及牛奶。叶酸为小肠所吸收,并且贮存在肝脏中。

营养科普|| 一文读懂“贫血”,别掉以轻心不当病

参考区间:>6.8 nmol/L

缺乏常见于:巨幼细胞或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并导致神经病理方面疾病。恶性疾患(肺癌、肠癌等)及肾性贫血。

贫血诊断:维生素B12(VB12)

又称钴胺素,由一个四吡咯环围绕以钴原子为中心的结构组成。钴胺素可从动物制品,如肉类、鸡蛋、牛奶和其它乳制品中得到。摄入过程中,钴胺素与一种在胃液内被称为内因子的蛋白质相结合,随后在回肠内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被吸收储存在肝脏。

营养科普|| 一文读懂“贫血”,别掉以轻心不当病

参考区间:133–675 pmol/L

增多见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红细胞增多症、各类肝病等。

缺乏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胃粘膜“内因子”蛋白缺乏所致的恶性贫血,恶性肿瘤所致的继发贫血。其它如胃、肠切除术后,肠炎、长期吃素者均影响B12吸收、摄取,使B12降低。

贫血诊断:内因子抗体(IFAB)

内因子(IF)是胃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有促进维生素B12吸收的作用。内因子抗体是针对内因子的一种自身抗体。IFAB有两种亚型,一种是抑制内因子与维生素B12结合;另一种是阻断维生素B12-内因子复合物与回肠黏膜受体的结合。通过以上两种途径抑制维生素B12的吸收,长期维持这种状态将导致因B12吸收不足而产生大细胞性贫血,临床上称为恶性贫血。

营养科普|| 一文读懂“贫血”,别掉以轻心不当病

参考区间:

阴性:0.93-1.19AU/mL;

可疑:1.20-1.52AU/mL;

阳性:≥1.53AU/mL

阳性是诊断恶性贫血的特异性分子标志,血清及胃液均存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有研究报道,在恶性贫血患者中,内因子抗体阳性数量提升至80%。仅凭巨细胞性贫血和低血清维生素B12并不能够明确恶性贫血的诊断,只有同时结合内因子抗体阳性检测结果,才能确诊为恶性贫血。

另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慢性甲状腺炎、缺铁性贫血有时也可呈阳性。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主要由肾脏所产生的糖蛋白,它是调节哺乳动物红细胞产生(红细胞生成)的首要因子。如果血红蛋白低于12g/dl,那么EPO就会增加,刺激红细胞前体细胞在骨髓中产生和分化。随着把重组红细胞生成素作为一种生物治疗以增加红细胞质量时期的到来,红细胞生成素测定还被用来帮助预测和监测贫血患者对重组红细胞生成素疗法的反应。

营养科普|| 一文读懂“贫血”,别掉以轻心不当病

参考区间:2.59-18.50 mIU/mL

增高常见于:

①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贫血性疾病。

②组织缺氧,如居住在海拔高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紫绀性心脏疾病、睡眠窒息症、高氧亲和力血红蛋白病、吸烟或局部肾缺氧。

③肾癌、肝癌等肿瘤。

降低常见于:肾衰竭、晚期肾病、慢性感染或代谢紊乱导致的贫血、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AIDS、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贫血症及营养不良性贫血症。

贫血的三大原因

造成贫血的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有针对性地补救,才可能逆转贫血症状。

01

营养性贫血

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等微量元素,为血红蛋白的合成提供了原料。如果缺乏,就会导致贫血。临床上,因微量元素缺乏导致的贫血很常见。想要远离营养性贫血,最重要的是从日常饮食着手。

补铁:

补铁主要依靠动物性食物中的血红素铁,重要来源是“铁三角”,即红肉、动物血液和肝脏,如瘦猪肉、牛肉、猪肉等。

尤其难得的是,“铁三角”与果蔬、豆类和谷类等植物性食物一起食用时,还能促进这些食物中铁的吸收,一举两得。

营养科普|| 一文读懂“贫血”,别掉以轻心不当病

补叶酸:

富含叶酸的食物有动物肝肾、豆类、深绿色蔬菜和坚果等。

补维生素B12

红肉和动物肝脏也是维生素B12的主要来源。另外,蛋类、奶类和发酵大豆制品(如豆豉、腐乳)中也富含维生素B12

营养科普|| 一文读懂“贫血”,别掉以轻心不当病

温馨提示:

如果明确是营养性贫血,不可迷信“药补不如食补”,应遵医嘱及时使用铁剂等药物让贫血状况得到快速纠正。“食补”见效慢,可在“药补”的基础上同步进行。

02

疾病因素

不少人体检发现贫血往往并不在意,殊不知,贫血会埋藏祸根,是很多重大疾病的征兆。

血液病、恶性肿瘤、慢性感染、风湿性疾病、肾脏病变、肝病、垂体或甲状腺功能低下等至少7种疾病都可能导致贫血。

老年人贫血一定要追查原因,其背后往往隐藏着更严重的问题,比如,有10%~40%的肿瘤患者合并贫血。

营养科普|| 一文读懂“贫血”,别掉以轻心不当病

如果你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可以先看血液科,也可以根据伴随症状看消化内科、内分泌、呼吸内科等科室,及时检查,以免贻误诊治。


老年男性或绝经后妇女,一旦出现缺铁性贫血的表现,一定要追查原因,特别要排除消化道肿瘤。

03

药物因素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需长期用药,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功能药物如阿司匹林,长期服用此药的患者可能会因消化道失血造成贫血。

另外,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甲氨喋呤、干扰素等通过骨髓抑制,都可引起贫血。

某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菌素、阿莫西林等)、抗结核药等也可导致贫血。

营养科普|| 一文读懂“贫血”,别掉以轻心不当病

如果你正在服药,应遵医嘱正确服用。若该药有可能导致贫血,应定期查血,并在饮食上有意识地补血。

慢性病贫血

一种常见而易被忽视的贫血---慢性病贫血

2023-6-9 18:16:20

慢性病贫血

得了缺铁性贫血怎么办?该如何正确补铁

2023-6-9 18:16:37

如果大家想进一步交流血液疾病的相关问题,可以微信扫一扫下图二维码,加入我们的病友群。申请好友时请备注疾病类型。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