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多采用病因治疗、抗凝治疗、手术治疗等。
抗磷脂综合征是由抗磷脂抗体引起的,主要表现为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等一组临床症候群。动物的细菌免疫可诱导产生抗磷脂抗体,进而推断感染因素可能起作用,其病因还可能与遗传有关。抗磷脂综合症的治疗原则是抑制高凝状态的发展,预防血栓形成。已经形成的则予溶栓治疗,改善脏器供血,恢复受损功能。多采用病因治疗、抗凝治疗、手术治疗、血液透析及对症治疗等综合治疗。常见的药物,包括抗凝的药物,像华法林、低分子肝素,像抗血小板的药物,阿司匹林、羟基氯喹,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等。以上药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下腔静脉滤器放置即通过手术将滤器放置在下腔静脉内,以防止下腔静脉系统血栓脱落,达到预防肺栓塞的目的。适用于复发性肺栓塞引起的肺动脉高压,且药物等治疗效果不理想。对于恶性抗磷脂综合征患者,化疗可与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联合使用。临床上要结合具体病情制定适宜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平时,患者饮食应该清淡,易于消化。合理饮食,选择富含维生素C的营养食品,如新鲜蔬菜、水果等。避免辛辣和粗糙的食物,以防止胃肠道出血。孕妇,尤其是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不宜吃螃蟹、海龟等有活血作用的食物。患者下床时,应缓慢移动,以防碰撞和创伤。不要用力排便,以防发生脑出血、心肌梗死等事故。加强口腔护理,饭前饭后漱口,用软牙刷刷牙,避免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