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小伙伴在打完疫苗后,看到血小板就跟坐滑梯一样“嗖嗖”往下掉,就吓得不行。别急,这种情况虽然吓人,但不常见,而且大多数时候可以处理得当。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疫苗后血小板减少”这个话题,看看它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ITP患者该如何应对。

图源:摄图网
疫苗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它训练你的免疫系统识别敌人,也就是病毒或细菌,但偶尔它的“军训”会过头,导致免疫系统误伤自家人,血小板就是那个被误伤的小可怜。
疫苗后血小板减少,也就是疫苗相关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VITP),主要出现在某些接种者中。它不仅可能与新冠疫苗相关[1],也会发生在像麻疹、腮腺炎、风疹(MMR)这样的经典疫苗后[2],这种现象往往是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
根据Cochrane系统综述的分析,风疹疫苗是一个“老面孔”,虽然发生率极低,但它与偶发的ITP有关,每40000剂次可能会出现1例ITP[2]。其他常见的疫苗如乙型肝炎疫苗、流感疫苗也被认为与ITP有潜在联系,但这种关联非常罕见[1,3]。
总而言之,这些疾病自然发生的风险远超过由疫苗引发的风险。

图源:摄图网
好消息是,ITP患者大多数情况下接种疫苗是安全的。但是,为了避免那种极少数的“误伤事件”,以下几点小建议你一定要记住:
●接种前:先和医生讨论一下,尤其是最近血小板状态不太稳定的朋友。医生会根据你的病情和疫苗种类给出建议。
●接种时:尽量避开那些可能会引发强烈免疫反应的疫苗,比如一些需要多次接种的活疫苗。如果你是ITP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分次少量接种,减少免疫系统的压力。
●接种后:接种疫苗后,密切监测你的血小板水平。一般来说,问题会在接种后一两周内出现,所以这段时间记得定期去检查。万一血小板真的降了,医生会给你使用类固醇或免疫球蛋白来帮忙“稳住局势”[3]。

图源:摄图网
别慌!如果真的不幸成为“幸运儿”,接种疫苗后血小板掉到了危险的水平,现代医学已经有了多种应对方案。
●类固醇治疗:这是对抗ITP的常用武器,能够帮助抑制免疫系统过度攻击。像案例中的患者,接种后使用类固醇让她的血小板恢复到了正常范围[1]。
●免疫球蛋白(IVIG):如果类固醇效果不好,免疫球蛋白就会上阵。它能够快速提高血小板水平,是对付急性ITP的好帮手。
●血小板输注:如果情况非常紧急,医生可能会为你输注血小板。不过,这只是临时措施,最终还是得通过免疫抑制疗法来长久维持。

图源:摄图网
所以,ITP患者们,不要因为害怕副作用就拒绝接种疫苗!关键是提前和医生讨论,并在接种后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血小板就不会真的“掉线”。
[1]Sivaramakrishnan P, Mishra M. Vaccination-associated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possibly due to ChAdOx1 nCoV-19 (Covishield) coronavirus vaccine. BMJ Case Rep. 2022 Mar 30;15(3):e249237. doi: 10.1136/bcr-2022-249237.
[2]Di Pietrantonj C, Rivetti A, Marchione P, Debalini MG, Demicheli V. Vaccines for measles, mumps, rubella, and varicella in children.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20 Apr 20;4(4):CD004407. doi: 10.1002/14651858.CD004407.
[3]Bakchoul T, Singh A. Vaccinations and ITP: keep on track(ing). Blood. 2022 Mar 10;139(10):1437-1438. doi: 10.1182/blood.2021014193.
如果大家想进一步交流血液疾病的相关问题,可以微信扫一扫下图二维码,加入我们的病友群。申请好友时请备注疾病类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