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髓穿刺术是通过穿刺骨髓腔,获取骨髓样本进行检查和分析,用以评估骨髓的造血功能、检查细胞形态和结构,以及检测是否存在肿瘤细胞、感染病原体等。
目前骨髓穿刺术是血液科确诊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的重要检查[1],通过分析骨髓中的细胞成分,可以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进而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骨穿不仅帮助识别再障的类型,还能揭示潜在的病因。想知道骨穿是如何进行的?它的结果有什么意义?继续往下看,了解更多关键信息!
骨髓是造血的主要场所,通过骨髓穿刺可以获取骨髓液,进而观察和分析其中的血细胞形态、数量和功能。再障患者的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减低,骨髓小粒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淋巴细胞、网状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等)比例增高;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或缺如,红系、粒系可明显减少[2]。根据这些骨髓涂片特征,骨髓穿刺可以诊断再障。
其次,骨髓穿刺还可以对再障患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因为不同严重程度的再障,需要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才能获得最佳预后。比如重型再障需要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或采用环孢素联合ATG(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治疗[3],而非重型再障可能只使用环孢素就可以了,其他常用的药物有甲泼尼龙、司坦唑醇、艾曲泊帕和达那唑等。
骨髓穿刺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检查,虽然技术成熟,但也不能完全避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因此,患者在做骨穿时,也要了解常见并发症,并密切关注自身状况,并积极与医生沟通,确保骨穿的安全。
●伤口出血、血肿:尤其是在血液凝固功能受损的患者中,在骨髓穿刺前应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在术中密切观察有无鼻腔出血,牙龈出血等,一旦发现,及时给予适当处理,如暂停操作,平卧位,止血等[4]。
●穿刺或活检部位感染、骨髓炎、蜂窝性组织炎:发生率较低,但操作过程中仍需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术后予碘伏溶液消毒穿刺处皮肤2次,避免发生感染[4]。术后,应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和干燥,并观察是否有感染迹象(如红肿、发热)。
●局部麻醉时可能因体质导致过敏:据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采取适当的措施。轻度反应可以使用抗组胺药物,而严重反应可能需要使用肾上腺素或其他急救措施[5]。
●穿刺部位在胸骨时可能会有胸骨骨折、纵隔气肿、气胸,甚至伤及大血管、心脏的可能性。正确定位穿刺部位,减少损伤的风险,术后监测患者的恢复情况[6]。
1.骨髓穿刺前:配合医生完善必要的检查,比如凝血功能检查。如果既往有情绪紧张或者有低血糖的现象,要尽量避免空腹,防止低血糖晕厥,并做骨穿前先上趟厕所。
2.骨髓穿刺时:穿刺过程中大多无明显痛苦,可能有酸胀感。因此尽量保持放松,焦虑可能会加重不适感。可以试着深呼吸,放松身体。
3.骨髓穿刺后:注意观察身体的反应。如有持续的疼痛、出血或其他异常症状,及时告知医生。
4.随访:出院后要定期复查,如果有任何不适及时就诊,避免情况恶化。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均衡饮食和适度运动,也能促进恢复。
骨髓穿刺是诊断再障的重要步骤之一。通过这个检查,可以更清楚地了解骨髓状况,从而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尽管过程可能伴随轻微不适,但其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无可替代,是患者朋友获得有效治疗的重要一步,知之者方能不惧!
[1]苏淑芳.72例儿童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分析[D].郑州大学,2012.
[2]付蓉,王婷.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2年版)解读[J].中华血液学杂志,2023,44(3):188-192.
[3]刘瑛,柴晔,张连生,等.骨髓象动态观察分析在诊断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意义[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4):117-119.
[4]贺红蕾,曾俊权.骨髓穿刺术的护理[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3,33(5):774.
[5]李玉玲,覃骏,王黎,等.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致严重过敏反应1例[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2):124-124,125.
[6]Tschan, R., & Koller, T. (2013). “Bone marrow aspiration and biopsy: A review of complications and the importance of correct site selection.” Journal of Clinical Pathology, 66(4), 305-310.
[7]罗艳,周丽.探讨个体化心理护理对骨髓穿刺术患者的影响[J].特别健康,2016,(1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