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为什么既“出血”又“血栓”?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为什么既“出血”又“血栓”?

众所周知,血小板在人体内主要的作用就是止血和凝血。所以,血小板减少会有出血的危险,血小板增多,则可能形成血栓。那为什么医生说ET患者也会发生出血呢?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引起出血主要原因

1.血小板功能异常 虽然血小板数值增多了,但是分化的血小板本身就有功能障碍,导致凝血机制不全,无法吸聚血小板第三因子凝血,因此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也会发生出血。 2.血小板凝血异常 当机体发生出血时,血小板会及时采取措施来止血,如:收缩血管、形成止血栓等。但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体内是大量不成熟的细胞,无法快速准确做出反应。 3.血管破裂 当血小板增多时一般会形成栓塞,若患者有高血压,那么血管破裂也会有出血倾向。而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动脉血栓多于静脉栓,因此一旦出现血栓栓塞梗死,血管破裂会危及患者生命。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为什么既“出血”又“血栓”?

如何预防出血?

对于ET患者而言,应及时控制血小板数值,避免其异常升高,引发出血。

羟基脲是首选药物之一,此外,还可以考虑血小板单采,干扰素-α和阿那格雷。有临床研究表明血小板数量显著增多(血小板>1000×10ˆ9/L)是使用阿司匹林发生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治疗。

其次,日常生活也应多加注意。多喝水,防止皮肤黏膜干燥引发出血;ET患者出行要缓慢,防止在光滑的地面倒,走廊等地方可安装扶手,防止患者突然晕厥;多吃新鲜蔬菜,忌辛辣刺激坚硬之物,防止出血。

我国天津血研所438例ET患者分析,出血患者占23.1%,血栓患者占19.6%。根据此次研究可见出血发生率高于血栓发生率,但血栓引发的后果更加严重,因此对于血小板增多患者,血栓是首要关注的事情。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为什么既“出血”又“血栓”?

如何预防血栓?

1.抗血小板聚集

主要是防止血栓形成。可选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药物,低剂量的阿司匹林可以预防血栓的发生且不增加出血的风险。有血栓形成的患者可采用肝素或双香豆素等抗凝药。

2.血细胞单采术降低血小板数量。

对于ET患者而言,无论是出血还是血栓,最根本的措施都是降低血小板。在临床上,部分患者以出血为首发症状,部分患者以血栓为首发症状,也有部分患者出血及血栓同时发生。因此在确诊ET后,应科学地进行降血小板治疗,预防血栓与出血,防止严重后果的发生

MPN家园为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的病友提供交流、学习、互助的平台。以患者为中心,开展慈善活动为宗旨,通过为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提供专业医疗救助服务,资助相关医学领域学术研究和交流,推动MPN疾病治疗的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从而使更多病友从中获益。如有MPN疾病患者想交流了解更多疾病知识,请关注公众号【MPN家园】加入病友群。

综合

急性髓性白血病复发怎么办?复发难治性AML迎来口服治疗新选择

2023-3-3 15:32:53

综合

红细胞增多症,一月份放的血,二月份血红蛋白又高到206。该怎么治疗?

2023-3-3 16:32:02

如果大家想进一步交流血液疾病的相关问题,可以微信扫一扫下图二维码,加入我们的病友群。申请好友时请备注疾病类型。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