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这个小家伙,平时看起来默默无闻,一旦“掉线”,我们的身体就会乱成一锅粥!
你可能会突然发现身上冒出了“紫色小花”,或者是鼻子随便一挤就像“血水泛滥”。
这些变化可能源于ITP(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这个“血小板失踪”的病症,今天让我们来看看它是如何确诊、如何和其他疾病区别开来。
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深入血液世界吧!
图源:摄图网
如何确诊ITP?——找回“失踪的血小板”
ITP是一种免疫系统“误伤”自家血小板的疾病,造成血小板数量减少,进而导致各种出血表现。
由于缺乏“金标准”,ITP的诊断仍基于排除法,应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血小板减少[1-2]。
先不着急,这场诊断的“侦探游戏”,我们一步步揭开谜底~!
1.症状观察——紫斑出血警报器血小板减少一般会导致出血倾向,比如说突然的瘀斑、鼻血、牙龈出血等等。遇到这些,医生就开始怀疑“是不是ITP呢?”但这还不够!因为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导致类似症状,比如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病毒感染等。症状拉响警报器,这仅仅是诊断ITP的一小步。
2.血常规——直接“翻阅血液档案”一旦怀疑ITP,医生会让你做一项最基础的检查——血常规。这项检查就像是拿到“血液身份证”,看看血小板的数量是否低于常规值100×109/L。如果至少连续2次血常规检查显示血小板减少,且外周血涂片检查血细胞形态无异常,那ITP的可能性就大了,医生就能根据这个线索展开进一步的调查。因此,血常规是确诊检查重要一步。
3.骨髓穿刺——诊断“破案利器”如果血常规和症状都指向ITP,但诊断还不够明确,医生会建议做骨髓穿刺。这就像“最后的真相大揭秘”,通过骨髓检查,医生可以确认骨髓细胞学形态,若存在增多或正常的巨核细胞,且伴成熟障碍,那应该着重考虑ITP。
4.排除其他疾病——“不像就要排除”免疫检查和排查其他疾病也是确诊ITP应考虑的一点。ITP患者脾脏一般不增大,医生可能会检查你体内是否有抗血小板抗体。与此同时,还要排查一下其他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HIV等。
图源:摄图网
ITP与其他疾病的鉴别?——看起来像它,可能并不是它!
虽说ITP有些“特征鲜明”,但它与其他血液疾病很像,所以要小心别认错了“同行”。下面我们来聊聊几种常见的相似疾病,看看如何一眼区分[3-4]。
1.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三项不合格的“假冒伪劣”再生障碍性贫血可是“假冒伪劣”的代表,常见的症状是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三项都减少,跟ITP看起来似乎很像,但它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引起的,并非免疫系统的攻击!
2.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免疫系统的大乱斗 SLE是继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除了血小板减少,患者还会出现皮疹、关节痛等症状。它和ITP一样都是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但SLE的症状更加复杂。免疫学检查可以帮助区分这两者。
3.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免疫系统不背锅”感染、药物因素均能导致血小板减少,这时候,医生会关注你最近的患病史、用药史,帮助区分是否为其他因素引起的血小板问题。此外,使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作为抗凝剂的血常规检查中,会出现假性血小板减少情况,此时可观察血涂片中血小板的聚集情况,或使用其他枸橼酸钠等抗凝剂进行区分。
图源:摄图网
确诊后,ITP患者需要注意什么?
——如何与血小板保持友好关系
确诊了ITP后,患者可不能掉以轻心,咱们要与“血小板君”保持良好关系,防止它们“再度出走”。下面是一些小贴士[3-4]:
●药物治疗——按时服药,别自作主张ITP的治疗以药物为主,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促血小板生成药物。治疗要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来,千万不要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遵循医生的安排,让治疗效果最大化。
●定期监测血小板——像照顾宝贝一样关注它血小板的数量是ITP治疗的关键!定期检查血小板水平,一旦发现数值下降,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避免外伤——“小心、再小心”血小板少了,咱们的“血管修理工”就不在场了。避免剧烈运动、碰撞等高风险活动,尽量避免受伤。摔一跤,流点血就很麻烦。
●保持好心情——心情好,血小板才会更愿意“回来”不仅是血小板需要呵护,咱们的情绪也要保持稳定。压力过大会影响免疫系统功能,适当放松,保持愉快心情,有助于血小板“顺利归队”。
图源:摄图网
ITP虽然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只要我们搞清楚了它的诊断标准,学会如何区分它与其他相似的疾病,再加上一些治疗上的小心机,ITP也能“乖乖”听话,跟你和平共处。治疗虽然关键,但生活中的小心谨慎和乐观心态同样重要,让我们一起打赢“血小板掉线”这场战斗!
参考文献:[1]Zufferey A,Kapur R,Semple JW.Pathogenesis and therapeutic mechanisms in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J]. J Clin Med, 2017,6(2):16.[2]梅恒,胡豫.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0年版)解读[J].临床内科杂志,2021,38(06):431-432.[3]敬承旺,古育玲,周晓露.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液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4,44(10):827-833.DOI:10.19538/j.nk2024100107.[4]付海霞.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规范化诊治[J].临床荟萃,2021,36(10):896-900
【今日话题】
你是怎么确诊ITP的?在诊断过程中遇到哪些困惑?
欢迎热心病友评论区交流讨论,为其他病友提供宝贵的参考意见~
“评论转发,有惊喜”活动正式开始啦,积极热心评论和转发的朋友们可能会收到“小惊喜一份”,助人就是助己!
评论转发越多,概率越大,快来动动手指,参与进来吧~
https://myteana.ru/forums/index.php?autocom=gallery&req=si&img=6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