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主要可能跟血栓形成有关,另外可能也跟患者使用一些药物有关。
紫癜是红细胞自血管内向皮肤、结缔组织或黏膜渗出引起的,为皮下出血的一种。其直径通常在3~5mm,表现为表皮颜色改变,可变为紫红色或棕红色,给予压力后颜色不改变。根据病因及发病机制不同,紫癜可分为血管性紫癜、血小板性紫癜及凝血机制障碍性紫癜。其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见于血液内科,患者体内可能会出现血小板减少,表现外周血小板减少或者骨髓中血小板减少。根据发生原因不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以分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及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等。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主要可能跟血栓形成有关,另外可能也跟患者使用一些药物有关。临床上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症状,比如皮肤出现紫癜以及其他部位出血,比如口腔出血、牙龈出血等等。还有可能会出现吐血、呕血、便血等。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防治原则是消除病因和诱因,输注血浆或血浆置换、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按捺剂、脾切除对症支持治疗。主要治疗方法有:首选血浆置换,应遵循早期、足量、优质、联合原则。血浆输注,遗传性患者首选;也可作为无前提进行血浆置换时替换治疗,但疗效不如血浆置换。糖皮质激素,通常与血浆置换同时应用。免疫按捺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美罗华、环孢素等,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脾切除,可用于其他疗法无效或多次复发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