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时间 | 中医智慧解码血小板减少:传统疗法助你重拾健康

 

科普时间 | 中医智慧解码血小板减少:传统疗法助你重拾健康

 

中医古籍中虽无“血小板减少症”这一病名,但对其临床症状早有描述。如《黄帝内经》中提到“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形象地描绘了出血性相关疾病的特征。现代中医将血小板减少归类于“紫癜病”范畴,认为其发病与血热妄行、阴虚火旺、气不摄血、瘀血内阻等证型密切相关[1]

 

科普时间 | 中医智慧解码血小板减少:传统疗法助你重拾健康图源:摄图网

中医治疗血小板减少的原则

中医治疗血小板减少遵循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的原则,旨在通过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气血和调,从而达到止血、升板(提升血小板计数)的目的。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治疗遵循分层次、个体化原则,对血小板计数≥20×109/L或无明显出血表现者,可采用中医药为主治疗;对血小板计数<20×109/L或存在明显出血表现者,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2]。治疗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及病情轻重,灵活选用不同的治法与方药。

 

科普时间 | 中医智慧解码血小板减少:传统疗法助你重拾健康图源:摄图网

血小板减少的常见中医证型及治疗方案

血小板减少在中医中可被归类为“紫癜病”,其发病与多种证型密切相关,以下是血小板减少的五种中医证型及对应治疗方案[2]

血热妄行型症状表现:皮肤出血点、瘀斑,伴有口干、便秘、舌红苔黄等。➢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代表方剂:犀角地黄汤加减。方中犀角(现多用水牛角代替)能凉血止血,生地、赤芍等药则能清热凉血,共奏止血之功。 •阴虚火旺型症状表现:皮肤出血,伴有口干咽燥,手足心热、或有潮热盗汗,眩晕、耳鸣,舌红少苔等。➢治法:滋阴降火,宁络止血。➢代表方剂:茜根散合知柏地黄汤加减。茜根、侧柏叶能凉血止血,知母、黄柏则能滋阴降火,诸药合用,共奏滋阴降火、止血之功。

科普时间 | 中医智慧解码血小板减少:传统疗法助你重拾健康

图源:摄图网

  • 气不摄血型

症状表现:皮肤出血点、瘀斑,伴有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舌淡苔白等。

治法:健脾益气,摄血止血。

代表方剂:归脾汤加减。归脾汤能健脾益气,摄血止血,对于气不摄血型的血小板减少患者尤为适宜。

 

  • 脾肾阳虚型

症状表现:皮肤无明显瘀斑瘀点,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面部及四肢浮肿,舌质淡胖,舌苔白滑。

治法:健脾温肾,调养精血。

代表方剂:理中丸合右归丸加减。方中人参、白术健脾益气,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补肾填精,共奏温阳健脾、补肾益精、固摄精血之效。

  • 肝肾阴虚型

症状表现:皮肤同样少见瘀斑瘀点,伴有神疲乏力,头晕健忘,视力模糊,两眼昏花,夜晚失眠多梦,手足心热,潮热盗汗,舌红苔少。

治法:滋养肝肾,填精生血。

代表方剂:杞菊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药用枸杞子滋养肝肾之阴,熟地黄、山茱萸、山药填补肾精,诸药合用,共达滋养肝肾、填补精血、宁心安神之目的。

科普时间 | 中医智慧解码血小板减少:传统疗法助你重拾健康

图源:摄图网

日常调理与注意事项

  • 饮食调养:血小板减少患者应保持饮食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 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劳累,有助于身体恢复。
  • 避免外伤:血小板减少患者皮肤容易出血,因此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
  •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进行血常规检查,了解血小板计数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科普时间 | 中医智慧解码血小板减少:传统疗法助你重拾健康图源:摄图网

中医治疗血小板减少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患者提供了另一种治疗选择。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医治疗血小板减少的方法和优势,为患者的康复之路增添一份信心和希望。

参考文献:

[1]胡旭辉,白玉盛.中医药论治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进展概述[J].新疆中医药,2024,42(06):136-138.

[2]朱文伟,陈信义,周永明.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医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04):2129-2133.

【今日话题】

您在治疗过程中使用过中医药吗?是哪种证型?用到了哪些中药?

欢迎热心病友评论区交流讨论,为其他病友提供宝贵的参考意见~

“评论转发,有惊喜”活动正式开始啦,积极热心评论和转发的朋友们可能会收到“小惊喜一份”,助人就是助己!

评论转发越多,概率越大,快来动动手指,参与进来吧~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科普时间 | ITP患者冬季宝典:全面防护,温暖健康过冬秘籍

2025-1-10 18:20:43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科普时间 | ITP患者饮食禁忌,这些可不能乱吃~

2025-1-17 18:56:02

如果大家想进一步交流血液疾病的相关问题,可以微信扫一扫下图二维码,加入我们的病友群。申请好友时请备注疾病类型。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