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时间 | 补血≠补铁,这些误区你得了解!

科普时间 | 补血≠补铁,这些误区你得了解!在我们血液疾病患者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补血”和“补铁”这两个词汇,特别是在讨论如何通过饮食或药物改善健康状况时。尽管这两个概念在很多方面相互关联,但实际上它们并不完全等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带着疑问一起往下看吧~

 

科普时间 | 补血≠补铁,这些误区你得了解!
                                                                                   图源:摄图网
 
什么是补血和补铁?
➢ 血液在人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负责运输氧气、营养物质、运输废物,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贫血是一种常见症状,表现为红细胞数量或质量下降,导致身体组织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补血,在中医理论和日常语境中,通常指的是增加体内血液的量或改善血液质量,以缓解因血液不足或贫血引起的健康问题。

➢ 铁元素是血红蛋白的关键成分,负责氧气在体内的运输与交换,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同时,铁还参与免疫系统的运作,促进能量代谢,利于大脑发育和认知功能的维持。作为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参与者,铁元素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减轻自由基对细胞的损害

当人体缺乏铁元素时,红细胞的生成会减少,血红蛋白的含量也会下降,从而导致贫血症状的出现。因此,补铁对于预防和治疗缺铁性贫血至关重要。

科普时间 | 补血≠补铁,这些误区你得了解!

图源:摄图网

补血与补铁的关系,可不像你想的那样简单!
虽然补血和补铁在概念上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补铁是补血的一种方式之一,特别是对于缺铁性贫血患者来说,补铁可以有效地改善贫血症状[1]。然而,补血并不完全依赖于补铁,因为贫血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包括缺铁、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等。

在补血的过程中,除了补铁外,还需要关注其他与造血相关的营养素的摄入。例如,维生素B12和叶酸是合成红细胞所必需的营养素,它们的缺乏也会导致贫血。因此,补血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营养素的摄入。


科普时间 | 补血≠补铁,这些误区你得了解!

图源:摄图网

补铁补血,小心五大误区[2]
误区一:贫血只靠铁剂治疗足够了

如果患有缺铁性贫血,就需要靠铁剂来治疗缺铁性贫血,但是仅仅靠铁剂,停药后就很容易就会复发。如果想要彻底摆脱贫血,要从根源上处理。

误区二:补血铁剂或食物可以多吃

患者应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补血铁剂。补血的铁剂含有人体造血所需要的大量铁元素,可以及时快速改善缺铁性贫血的症状,但是不可以随意吃。一旦一次过量摄入过多的铁,就会导致铁中毒,轻微者会头晕恶心、腹泻休克,严重者甚至会昏迷死亡。

误区三:大枣补血效果嘎嘎好

大枣中的铁吸收率极低,不能被人体很好地利用。虽然鲜大枣中维生素C含量为243毫克/100克。而VC可以促进铁吸收,对防治缺铁性贫血有帮助。但是,大枣常常不能多吃,而吃十粒八粒的大枣,对补血来说,也没什么大用处。

误区四:喝牛奶就可以补铁

牛奶含铁量不高,此外,人体对牛奶中的铁元素的吸收率只有10%,单纯依赖喝牛奶来补铁补血不可行。

误区五:听说铁锅做饭就可以补铁

铁锅做饭补铁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烹调的膳食中含有大量的草酸、植酸、膳食纤维、,如蔬菜、粗粮及大豆制品,都会对铁的吸收造成妨碍。这种补铁的方式限制多,效果不好。


科普时间 | 补血≠补铁,这些误区你得了解!

图源:摄图网

补血与补铁虽然密切相关,但并不完全等同。补血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营养素的摄入和多种方法的运用。而补铁则是补血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对于缺铁性贫血患者来说具有关键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营养需求来制定合理的补血计划,以保持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柳佳. 补铁和补血是一回事吗?[J]. 父母必读,2014(4):88.
[2] 侯赛,汪传喜. 女性补铁补血,小心5大误区[J]. 海南人大,2015(11):51.
【今日话题】
贫血给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您还有哪些补血补铁小妙招?
欢迎热心病友评论区交流讨论,为其他病友提供宝贵的参考意见~
“评论转发,有惊喜”活动正式开始啦,积极热心评论和转发的朋友们可能会收到“小惊喜一份”,助人就是助己!
评论转发越多,概率越大,快来动动手指,参与进来吧~
科普时间

你知道吗 | 芦可替尼、伊马替尼等58种替尼类药物正式入围《2024年国家医保目录》清单

2024-12-6 18:21:44

科普时间

你知道吗 | 最新版医保目录新增91种药物,哪些与血液病患者息息相关?

2024-12-20 18:53:59

如果大家想进一步交流血液疾病的相关问题,可以微信扫一扫下图二维码,加入我们的病友群。申请好友时请备注疾病类型。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