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亚型,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尤其在老年人群中更为显著。DLBCL的侵袭性强、复发风险高,但规范化诊疗和新型创新药物的涌现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颜学申教授将为我们解读初治DLBCL的规范化诊疗。
一、DLBCL的基本认识
DLBCL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淋巴瘤,起源于B淋巴细胞。患者通常会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症状。DLBCL的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基因检测已成为确诊和分型的关键手段。DLBCL的治疗目标是实现长期无病生存甚至治愈,但复发和难治病例仍是临床上的挑战。
二、规范化诊疗的重要性
规范化诊疗是确保DLBCL患者获得最佳疗效和安全保障的关键。颜学申教授指出,规范化诊疗的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依据最新的临床证据和指南,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包括选择适当的药物、剂量和疗程,以及进行必要的监测和评估。
三、初治DLBCL的一线治疗方案
目前,初治DLBCL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是R-CHOP方案,即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利妥昔单抗作为全球首款抗CD20单抗,自1997年获批上市以来,显著提升了DLBCL的治愈率。然而,仍有部分患者对R-CHOP方案反应不佳,因此,在R-CHOP基础上联合其他药物(即“R-CHOP±X”方案)成为研究热点。
四、分层治疗和个体化治疗
DLBCL患者的治疗需要根据年龄、IPI评分、基因分型等进行分层和个体化治疗。颜学申教授强调,对于高危患者,应尽早启动强化治疗方案,如Hi-CHOP方案,以提高疗效。对于特殊分子分型,如双表达、结外受累和TP53突变的患者,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以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五、复发/难治DLBCL的治疗策略
对于复发/难治DLBCL患者,治愈仍是目标,但治疗难度更大。颜学申教授指出,复发时长影响二线方案的选择。对于初次复发/进展的患者,推荐二线方案化疗,如DHAP±R、ICE±R等,以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或CAR-T细胞疗法。对于两次及两次以上复发/进展的患者,推荐新药新方案临床试验,或考虑其他个体化药物方案,如BTK抑制剂、PD-1单抗等。
颜学申教授表示,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新型创新药物的不断涌现,DLBCL的规范化诊疗将更加精准和个体化。基因检测将更广泛地应用于初诊和复发难治阶段,以指导个体化用药方案和判断预后。同时,更多新药新方案的临床试验将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