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栓栓塞性疾病是MPN患者中最主要的致死和致残原因,因此血栓预防一直是众多医患聚焦的问题。阿司匹林作为预防血栓最常用的药物之一,长期以来,该药以其不可逆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成为了心血管事件预防中的重要基石,临床地位稳固。但很多病友也不免困惑,“确诊后就必须开始服用阿司匹林吗?”“服用阿司匹林的指标是什么呢?”“服用阿司匹林会不会有出血?”
今天的Q&A栏目,我们就来为大家解答MPN血栓预防过程中,关于阿司匹林使用的几个常见疑问。

1
哪些MPN患者需要预防血栓?
MPN患者凝血机制紊乱,血液循环中的血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异常,易发生静脉、动脉和微血管血栓和闭塞性疾病。同时,MPN患者微环境中的炎症状态也进一步促进MPN干细胞克隆扩增,产生有利于促血栓形成的恶性循环。
因此,所有的MPN患者都应关注血栓预防问题,积极处理心血管危险因素,及时进行抗凝治疗。一般的, 低剂量阿司匹林(70-100mg/d)作为预防血栓的抗凝治疗的一线用药。
2
确诊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就必须开始用阿司匹林吗?
由于血栓是PV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确诊为PV的患者均应进行血栓预防。为了更好地指导治疗选择,应首先对患者的预后分组作出判断。
按年龄和血栓病史将PV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①高危组:年龄≥65岁和(或)此前有PV相关动脉或静脉血栓;②低危组:年龄<65岁和(或)此前无PV相关动脉或静脉血栓。
低危组患者首选口服低剂量阿司匹林(70~100 mg/d),高危组患者在低剂量阿司匹林70~100 mg/d)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降细胞治疗。

3
确诊为原发血小板增多症(ET)就必须开始用阿司匹林吗?
血栓是影响ET 患者生活质量和降低患者寿命的主要原因,所以ET患者的治疗目标是将血小板计数应控制在<600×10ˆ9/L,理想目标应控制在400×10ˆ9/L左右。
患者一旦确诊ET 后,应对患者发生血栓的风险作出评估并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对于高危ET患者(任何年龄有血栓史或年龄>60且JAK2突变),低剂量的阿司匹林(100mg/d)是抗血栓治疗的基础。
对于低危ET患者(年龄<60岁且无既往血栓史),JAK2突变阳性患者,采用阿司匹林可降低的静脉血栓事件和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动脉血栓事件发生率;但是CALR突变阳性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不能降低血栓事件发生率,且显著增加出血风险。
4
确诊为骨髓纤维化(MF)需要用阿司匹林吗?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及多系血细胞减少、代偿性髓外造血、肝脏及脾脏肿大等。但对于血小板计数升高、有血栓风险的患者,可加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进行抗凝治疗。

5
什么时候可以停服阿司匹林?
PV患者是不建议停药的,确诊患者均应持续服用阿司匹林进行血栓预防。
ET患者PLT >1000×10ˆ9/L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可增加出血风险,应慎用;PLT >1500×10ˆ9/L的患者不推荐服用阿司匹林;其余ET患者均应根据病情进行抗凝治疗。
MF患者在血小板计数降低后可停用阿司匹林。
今天Q&A栏目带大家了解典型MPN中的ET、PV、MF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抗栓治疗的判定依据、剂量选择、注意事项等。如您还有任何疑问或难题,都可以留言或与志愿者取得联系,Q&A栏目愿为您排疑解难,给您最准确的答案!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年版)[J].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6, 37(4).
[2] 中国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规范(2017), [J].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8,22( 1 ): 17-30.
[3] Wolf PA, Abbott RD, Kannel WB. Atrial fibrillation 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stroke: the Framingham Study. Stroke 1991; 22(8):9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