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幼细胞性贫血简称巨幼贫,是一种大红细胞性贫血, 也就是说体内的红细胞系、粒细胞及巨核细胞系发生了巨型改变,主要是体内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或药物影响,导致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贫血。
血常规上表现为: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及浓度(MCHC)均明显高于正常范围。
因此,人们将这种贫血称之为巨幼细胞性贫血,且这种巨幼红细胞易在骨髓内被破坏,生成无效的红细胞,故而引起患者贫血,同时可能还会并发白细胞、血小板计数的减少。

巨幼细胞性贫血可以由维生素B12或叶酸单独缺乏引起,也可以因同时缺乏而引起。
在我国,因叶酸缺乏而导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较为多见,正常人缺乏叶酸15-18周以上会发生贫血,但由于孕妇对于叶酸的需求大大增加,同时尿中叶酸的排出量增加,因此贫血症状出现的早并且严重。
曾有一项报道显示,88名成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患者中有43.2%是妊娠妇女。本病也常见于婴幼儿时期的孩子和长期素食,缺少动物蛋白摄入的老年人。
可以概括为三个字:“黄、胖、傻”
①由于贫血,患者的皮肤会显得苍白,严重贫血者会出现轻度黄疸,所以皮肤会发黄。

②消化系统症状引起的,若体内叶酸和维生素B12严重缺失,患者会伴有味觉消失、食欲不振,会有轻度的浮肿,所以看上去比正常人“胖”一些。

③神经系统症状的表现,在人体维生素B12缺乏之后,脊髓后、侧索和周围神经受损,患者会出现健忘、精神淡漠、感觉障碍、肢体麻木的症状,人呈呆滞状态,给人的感觉是傻傻的。


白细胞、血小板正常或降低,红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同时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值增高。

显微镜下观察到红细胞大小不均,可见较多椭圆形大红细胞;中性粒细胞过分叶,5叶以上超过5%。
①有叶酸、维生素B12缺乏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②外周血呈大细胞性贫血,中性粒细胞核过分叶;
③骨髓呈典型的巨幼样改变,无其他病态造血表现;
④血清叶酸和(或)维生素B12水平降低;
⑤试验性治疗有效。叶酸或维生素B12治疗一周左右网织红细胞上升者,应考虑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
①治疗基础疾病,去除病因;

②纠正偏食及不良的烹调习惯;

③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

巨幼细胞贫血的预后良好。不管是维生素B12缺乏还是叶酸缺乏,给予适当的补充治疗都可以使临床症状和血液学异常得到迅速改善:神经系统症状恢复较慢或不恢复,一般在治疗3-12个月后,约90%的神经系统症状可恢复。
巨幼细胞贫血在临床并不少见,且是一种比较容易被误判和忽略的疾病,我们检验工作者在审核血常规报告的过程中,发现巨幼细胞贫血的“蛛丝马迹”,及时通知到临床医生,使临床医生和患者少走一些弯路。
【特别声明】
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